Copyright © 中国新时代教育 蜀ICP备2021005531号
在教育的星空中,有这样一位教师:他没有耀眼的光环,没有惊人的创举,有的只是三十年如一日的讲台坚守和无数个晨昏的默默耕耘。他是一名90年代的师范生,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,就将自己的生命与教育事业紧密相连。三十年来,他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,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“人民教师”四个字的深刻内涵。他就是——邻水金鼎实验学校语文教师方勇。
初心如磐:从师范生到教育坚守者
1990年代,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,许多年轻人纷纷选择下海经商时,方勇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,毅然走进了师范院校的大门。在那个教师待遇不高、社会地位有限的年代,这样的选择需要何等的定力与勇气!毕业后,他扎根基层教育,先后在梁板乡中心小学、梁板乡中、金鼎实验学校工作,一干就是三十年。期间,他从未停止过自我提升的脚步:1999年取得大专学历,2006年获得本科学历,2007年考取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书。这些看似普通的学历提升背后,是一个基层教师对专业素养的不懈追求。
他常说:“教育是良心活,来不得半点虚假。”正是这份朴素的教育信念,支撑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价值。三十年来,他始终保持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,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神圣使命。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,他广泛涉猎教育专著,《教学革命—先学后教》《有效教学十讲》《用心做教育》等书籍的批注密密麻麻,见证着一位基层教师对教育真谛的不懈追寻。
“五勤”育人:平凡岗位上的教育智慧
在教学实践中,方勇总结出了独具特色的“五勤”教育法——眼勤、脑勤、口勤、手勤、腿勤,用最朴实的方法诠释了教育的真谛。
眼勤,是他洞悉学生状况的第一手资料。他善于从学生日常的细微变化中去捕捉闪光点,去挖掘潜在力,探寻提升成绩和管理水平的方法。张扬成绩,激励后进;循序善导,向上向好。他认为,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育教学的关键。
脑勤,是他对专业素养的不懈追求。面对新课改的挑战,他主动学习先进教育理念,不断改进教学方法。他深知,要给学生一碗水,自己必须有一桶水。为此,他广泛阅读教育专著,积极参与教研活动,在思考与实践中提升教学水平。他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,通过“先学后教”的模式,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。
口勤,体现了他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关怀。面对后进生,他从不简单粗暴地批评指责,而是深入了解每个学生背后的故事,用耐心和智慧引导他们重拾信心。他相信,没有教不好的学生,只有不会教的老师。在他的班级里,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被关注、被理解的温暖。
手勤,则是他以身作则的职业操守。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,他都亲力亲为,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。他深知,教育无小事,教师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。因此,他严格要求自己,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勉的工作作风感染着每一个学生。
腿勤,他是一个孜孜以求的实践者。无论是教室、公区,还是食堂、公寓都有他不倦的身影,他对校情了如指掌。每天早中晚都要到教室、公区走一走,看一看:卫生打扫彻底没有,物品是否摆放规范,课堂纪律怎么样,学生有没有缺席,有无安全隐患等。做到心中有数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
“三心”浇灌:让每朵花儿都绽放
在班主任工作中,方勇秉持“爱心、耐心、责任心”的“三心”教育理念,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集体的温暖中健康成长。
学生李慧的故事令人动容。这个被其他老师视为“双差生”的孩子,第一次语文考试仅得了12分。面对这样的学生,方勇没有放弃,更没有唾弃,而是用真诚的关爱打开孩子紧闭的心扉。他主动找李某聊天,关心她的生活;耐心辅导功课,帮助她重拾信心;创造机会让她参与班级活动,体验成功的喜悦。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,李某的高考语文成绩达到了80.5分。这个在别人看来并不起眼的分数,却凝聚着一位教师对教育信念的坚守。
他常说:“教育是农业,需要耐心等待。”在他的班级里,没有所谓的“差生”,只有各具特色的生命个体。他用博大的胸怀接纳每一个不完美的孩子,用智慧的眼光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。正是这种“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”的执着,让许多像李某这样的孩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。
宽严相济:教育艺术的生动实践
在班级管理中,方勇创造性地运用“宽严相济”的原则,将严格的要求与温暖的关爱完美结合。
对待问题学生,他善于换位思考,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。当学生犯错时,他不是简单训斥,而是引导学生认识错误、改正错误。他相信,每个错误背后都有一个需要被理解的故事。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,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的温暖,从而产生自我完善的动力。
他像父亲一样包容学生的缺点,像朋友一样倾听学生的心声。对那些染上不良习气的学生,他没有排斥放弃,而是主动靠近,用真诚的关怀感化他们冰冷的心灵。在他的教育词典里,没有“不可救药”的学生,只有尚未被发现的潜能。
方勇班上转来一位学生,有小偷小摸的恶习,总爱到小卖部偷东西,然后又在同学中炫耀。同学们给他取了个外号“三只手”,无论是谁的东西掉了,大家都怀疑是他干的,从而疏远他、排挤他、打击他、孤立他,更不愿和他做朋友。这位学生非常苦恼,渐渐失去读书的信心,产生了厌学、退学的想法。方勇得知这一情况,主动靠近、关心、教育、帮助他,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,用温暖的语言抚慰他受伤的心灵,给他撑起一片蓝天。从此,他改掉了恶习,主动融入集体生活,感受集体生活带来的温暖。
桃李不言:三十载耕耘的质朴人生
三十年教育生涯,青丝渐染白发,不变的是一颗赤诚的教育之心。方勇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教育赞歌;他没有显赫的教学成就,却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了无数孩子的人生梦想。在这个追求速成与显绩的时代,他的故事显得尤为珍贵。它告诉我们:教育的美好,往往就藏在这些平凡的坚守中;教师的伟大,恰恰体现在对每个普通学生的用心培育上。他用三十年光阴诠释了一个真理:教育不是轰轰烈烈的革命,而是春风化雨的浸润;教师的幸福,不在于获得多少荣誉,而在于见证生命的成长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这位普通教师的故事给予我们深刻启示:教育的真谛在于爱,教师的尊严在于奉献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,正是千千万万像他这样的基层教育工作者,用平凡铸就着伟大,用坚守托举着希望,共同谱写着新时代教育的壮丽篇章。
最后,用方勇老师的寄语来结束本文:
总不能一生碌碌无为,
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,
道阻且长,行者将至!
(方 琳/文图)
欢迎访问中国新时代教育
热点内容
Hot content
视频推荐
VIDEOS